close

  2013年6月改版的新浪圖融資片頻道,以“有溫度的視覺”為口號,致力於成為一個溫暖而開放的網絡平臺,與中國最有活力、最優秀的報道攝影師一起共同成長。

  “攝氏2013度”報道攝影師大典是新浪網旨在打造一個專業、權威和公眾性的賽事平臺。新浪圖片“攝氏2013度”報道攝影師大典設3個專業獎項,分別為年度致敬、年度潛力、年度深度大獎,同時設1個年度“餐飲設備推薦記錄身邊”微博公眾獎。
 
  湯麗麗,自由攝影師。她的參賽作品《少年“派”》試圖講述當“個體”被“世界”包裹, 視線被“網絡”牽引。人與人之間關係日趨疏離和冷漠關鍵字行銷。這組作品使我們能更清楚的看清現實和虛擬空間的背離和反差。新浪圖片對話這位入圍“年度深度獎”的攝影師,深度解讀其作品及本人。
 
  《少年“派”》,初時我們會被名字吸引,想要一探究竟。圖文結合深入閱讀下去後,就會房屋貸款發覺這是個很生動而形象的題眼。這裡的“派”字似乎頗有深意,即是“pad”本身,又似乎意旨一種怪圈。對此你的理解是?
  “pad”原是平板電腦。作品中的含義是多重性的。它引申為所有的網絡移動平臺。可以為智能手機 pad  及電腦。在這組作品中它指的是網絡世界-一個虛室內裝潢擬世界。 如果用一張照片來表現當下的社會,那一定是很多人低著頭 手裡拿著手機或是pad,手指在觸摸屏上來回滑動。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?派的字面意義有氣象和景象之說。”派“由此而來。
  當下電子科技的迅速發展將我們的生活徹底“互聯”,甚至取代了人們面對面交流的旨趣,在這樣的社會語境下提出這樣的命題是很恰到好處的。2013年你創作這組作品的初衷是怎樣的?為什麼特意選取“少年”來進行拍攝?是為了加深網絡世界對現實的滲透麽?
  網絡世界光怪陸離眾生喧嘩。似乎無所不能。可見它的吸引力之大。問題是進的去 你出的來嗎?地鐵里、公交車上、工作會議上、課堂上、餐桌上、排隊時,甚至駕車時,總有很多人低著頭,手裡拿著手機或是pad,手指在觸摸屏上來回滑動,所有的註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發亮的方寸屏幕,對身邊的世界漠不關心。少年正處於成長期 心智尚未成熟他們更容易被滲透。更容易沉迷。當他進入那個“空間” 真實世界瞬間消失他便成了“盲人”。
  20個孩子20個不同的特定環境,拍攝起來都有哪些難度?
  那些孩子並不知道我的拍攝意圖 只是對我的pad感興趣。所以不存在溝通的問題。只是因為拍攝先要用pad拍 再用相機拍, 時間會長。 拍不好再來, 時間更長。他們就沒有耐心。
  表現形式上,你採用了畫中畫的形式,屏幕中的鮮艷色彩與屏幕外的暗沉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,這種清晰的疏離感也是你刻意營造的麽。
  一個是真實世界 ,一個是虛擬世界,虛擬世界比現實世界更精彩更吸引眼球。因為醉心於虛擬世界而對現實的無視。這正是這組作品需要人們警醒的地方。
  其實現在也不乏關註“移動互聯與現實世界”的攝影師,“低頭族”似乎也歸於此類,在主旨上你的作品和這些有不謀而合的地方,那不同之處你覺得都有哪些?
  越來越多的人忽略真實世界的存在,轉而沉迷於小小屏幕中的虛擬世界 我們對機器的依賴而錯過了身邊很多東西. 我們錯過了親情 友情 健康和安全 我們不再面對面的交流而是通過機器。 我們不再細心觀察周邊的事物。我們錯失了身邊的美景。這就是低頭族的寫照。
  不同之處我以為是:作品用二個空間來說明現實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反差。在網絡世界差不多在某種程度上綁架了現實社會的當代。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要迷失其中。
  作為一位自由攝影師,你會將自己歸於某類特定的攝影創作上麽,像紀實攝影、新聞攝影、當代攝影之類。有沒有想過拍些你沒拍過的風格或者題材?
  首先我不會把自己作品歸類。攝影是記錄 呈現和表達。我會嘗試各種不同的風格或者題材。我已經在嘗試了。比如用相機晃動法拍攝西湖。再比如把西湖水平面的一維拍成多維空間。非常美妙。以後可能紀實攝影題材會多拍點。
  你是怎樣走上攝影之路的?現在和最初對攝影的理解有哪些不一樣?
  有一天 我的腦子裡突然迸出一個念頭,我要學攝影 。第二天, 我就買了一張火車票 去了北京電影學院。那個時候沒什麼想法。就是一種衝動吧。攝影仍舊是我生命存在的一個部分。
  你怎樣理解報道攝影?在這個樣一個時代,報道攝影並不能帶給我們豐厚的回報,你仍然堅持從事這一工作的原因是什麼?
  眾所周知,做報道攝影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。關於災難性的報道。關於“黑暗面的報道”。報道攝影師需要激情和勇氣。有時候他們並不是為報酬去拍的。所以還是有一大批人堅持從事這一工作。向他們致敬。
  你認為攝影最困難的是什麼?
  困難有二:其一:在中國目前的環境來看 負面報道 不太容易面世。其二:與人的溝通和採訪。通常人們不願意上鏡頭。尤其是負面報道。
  有沒有比較欣賞的攝影師?你會讀哪些攝影理論方面的書籍?
  我不能確切說哪一位而是一大批,如奧古斯特·桑德。路易斯?海因 。尤金·史密斯。 安德烈·柯特茲 。威廉。克萊因  。 薩爾加多。羅伯特·卡特等等。國內嗎? 呂楠吧。一方面是作品。更主要的是他的低調和堅持。還有就是盧廣。第一次見到盧廣是上個世紀末在北電。他放的片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  會看國外紀實大師的作品。關註馬格南。不怎麼看理論書。當然也會看些介紹攝影歷史進程的書。
  表現形式和傳達信息,你更看重哪個?為什麼?
  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。缺一不可。
  現在不乏攝影師,但持續堅持攝影創作的人就少了許多,你認為一個攝影師應怎樣維持攝影創作的生命力?堅持攝影創作的人不是很少而是很多。希望下一張或是下一組更好。如果一直這麼想,攝影師的激情就不會退。
  據說你的下一個拍攝計劃是去中國西部,能稍微透露下麽?
  目前只是個想法 還不成熟。所以不方便透露。
  你對自己未來藝術生涯有什麼樣的規劃和期許?
  我從未把自己的拍攝看作是藝術生涯。所以沒有規劃。期許嗎?拍一張能打動自己的照片。
 
(編輯:SN096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b50nbbew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